22

2016

-

04

《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》决定实施 用先进标准倒逼“中国制造”升级


  4月6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决定实施《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》,引领中国制造升级。
  产业界一直有一种说法,虽不完备,但体现了标准的重要性:一流企业做标准,二流企业做品牌,三流企业做产品。事实上,我们的产品质量处在中低端,相应的标准也相对滞后。国际标准90%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,中国占比仅1%。可见,制造强国须标准引领,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有高标准支撑。
  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说:“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‘攻坚战’,用先进标准倒逼‘中国制造’升级。”同时,他指出,坚持标准引领,建设制造强国,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,有利于改善供给、扩大需求,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。
  实施《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》关键内容
  会议通过了《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》,要求对接《中国制造2025》,瞄准国际先进水平,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。
  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,推动在机器人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农业机械、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,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。
  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%以上提高到90%以上。
  要弘扬工匠精神,追求精益求精,生产更多有创意、品质优、受群众欢迎的产品。
  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,提振消费者对“中国制造”的信心,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、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 
  解读
  1.发挥市场倒逼作用,提振消费者对“中国制造”的信心
  要求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标准水平,逐步与国际接轨,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,加快标准更新,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。标准“+”带动质量“+”,如此才能重塑消费者对“中国制造”的信任,方有信心“+”。
 
  2.“工匠精神”
  装备制造业不仅要提升标准和质量,更要从根本上解除对创新思维的束缚,培育精益求精的“工匠精神”。力倡“工匠精神”,某种程度上,高标准可视为这种内在和主观精神的外在显现和客观对应。“工匠精神”经过标准化的具象和监督,更能有效地落实为制造业质量的提升。
 
  3.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“中国制造”的升级
  在提高装备制造业标准质量的同时,要求有关部门,要尽快拿出针对大众消费品的质量标准提高计划。“‘中国制造2025’不能只搞装备制造业,而要用消费者的选择,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‘中国制造’的升级。”

新闻

2022-11-29

新闻

2017-02-26

新闻

2017-02-27

新闻

2017-12-22

新闻

2018-01-26

新闻

2018-03-01